close
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國家與女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後殖民時期的建構
國家與女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後殖民時期的建構
國家與女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後殖民時期的建構 評價
網友滿意度:
有人說
閱讀 是從有限的物質世界
到達無限的思想空間最快的方法
每本書都是開啟新世界的門窗
閱讀使我在新世界裡暢遊
一句句 一頁頁
各式各樣的角色人物
像我呼喚
帶領著我一起遨遊
直至最後一頁
在博客來看到
國家與女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後殖民時期的建構
相信這本書大家都挺面熟的
沒錯這可是超級暢銷書呀
小編我最喜歡看書了
已經練就到了
一目十行的高深功力
而#GOODS_NAME#
真的是人人稱讚的一本好書
我反覆咀嚼其字字句句
便覺得韻味非常
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你們
跟我一起進辦公傢俱之材質化煞入新世界
下面有連結和折價卷
也可以加入博客來的粉絲專頁
定期都有好書推播通知唷~~~
國家與女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後殖民時期的建構
營造幸福力:社會型企業經營指南 ![]() |
55個刺激提問:把好事做對,思辨後的生命價值問答,國際NGO的現場實戰 ![]() |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國家與女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後殖民時期的建構》
當全世界對伊斯蘭婦女的處境感到興趣之際,這本書解開各國女性的命運為何迥異的神祕之因。作者Mounira M. Charrad認為許多分析都遺漏了伊斯蘭社會的現實情況,因為他們無法看清以親屬血緣關係為基礎的社會及政治生活,其實與西方階級為中心的生活模式完全不同。作者藉由巧妙的分析,說明伊斯蘭法律以及親屬的權力如何影響婦女的位置。
作者介紹
穆西娜?夏哈(Mounira M. Charrad)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社會系以及中東研究中心的教授。
譯者介紹
李宗義
清華大學社會所畢業,曾任國家教育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現為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講師。
國家與女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後殖民時期的建構-目錄導覽說明
前言
謝辭
外語與翻譯說明
導論
第一部分:相似之處:馬格里布的共同文化傳統
第一章 國家權力形構──以親屬關係為基礎的社會
國家、民族與地方連帶
馬格里布歷史上中央/地方的緊張關係
政治上的「堂兄弟共和國」(Republics of Cousins)
第二章 伊斯蘭教與家庭法:非正統觀點
伊斯蘭的法律
伊斯蘭家庭法
習俗法
第三章 女人與魔鬼並肩:性別、團結與分化
男人團結一致
女性是分裂之源
聯姻:意識型態與現實
面紗與圍牆
第四章 男性與天使合作:部落的權力
緊緊相連:部落的團結
部落、伊斯蘭團結與市場
部落與中央權力
第二部分:歷史差異
第五章 前殖民政體:國家的變異
突尼西亞:中央機構的早期發展
阿爾及利亞:孤立的部落與衰弱的國家
摩洛哥:政府管轄區與邊境自立區
家庭法作為政體的鏡像
第六章 殖民統治──法國的策略
殖民宰制的形式
殖民對家庭法的操控
第三部分:通往國族國家與家庭法的三條路徑
第七章 皇室、部落、與伊斯蘭法的保存──摩洛哥
皇室與部落的聯盟(1940年代-1950年代)
保留伊斯蘭家庭法:君主的選擇(1950年代)
第八章 菁英分歧與法律的僵局──阿爾及利亞
倚重親屬團體(1950年代-1960年代)
家庭法受制於政治分裂(1950年代-1980年代)
第九章 國家自主性與家庭法改革:突尼西亞
國家向部落爭取自主性(1930年代-1950年代)
家庭法的轉變(1930年代-1950年代)
結論:國家建構、家庭法與女權
歷史、策略和政策
本書的理論意涵
名詞解釋
註釋
參考書目
作者索引
本書談的是國家的建構,也探討伊斯蘭中東社會脈絡下的女權,這兩個主題的交會形成本書的核心關懷。本書重點是分析何種結構力量,造成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在獨立後,國家在家庭法與女權政策上的差異。本書的問題意識是:為什麼針對伊斯蘭的家庭法進行改革時,突尼西亞是採取激進的方式並公布法律擴大女權,摩洛哥是迅速採取一套保守的政策,而阿爾及利亞則是在實施保守的法律之前,長期陷在各種選項停滯不前?
為了解三個國家政策上的差異,我發展出一套框架關注國家權力形構(state formation)的過程,特別是針對這些部落整合到各個民族國家裡,如何影響國家的政治基礎進而改變家庭法的命運。這套框架使我們在分析以親屬關係為主的國家時,能更清楚掌握關鍵的國家/社會關係。我也試圖提供一套方法來分析在某些民族國家或某些時期,當親屬關係為基礎的部落團體在歷史上扮演政治要角時,一國家庭法或女權政策的政治起源。
本書的發展結合個人的經驗與學術興趣。我生於突尼西亞一個混合法國與突尼西亞兩種文化的家庭,之後又在美國生活,因此被迫周旋在不同文化。我的主要語言是法語,卻成長在一個以阿拉伯語為主的社會,所以讓我在一般文化中,處在一個半局外人的位置。身為女性,同時生活在數種文化世界之中,我也逐漸熟悉女性擁有與缺乏權利的異同。我認為家庭法所界定的女性權利是社會組織的核心議題,例如社會秩序中個人與集體的位置。我看見法律規範結婚、離婚、一夫多妻制和繼承如何深深影響伊斯蘭婦女的生命選擇。這被簡短地指稱為家庭法中的「女性權利」議題,已成為近來中東地區最具有戲劇張力的事。然而,不同國家的家庭法政策背後,還有很多長期的歷史與結構力量需要探索。我一直急著想釐清一個知識上的問題:為什麼突尼西亞能夠改革家庭法,但其他兩個馬格里布的國家卻無法達成改革目標?
作為一個受過法國與美國大學比較歷史訓練的社會學者,我一直對政治結果的結構分析感到興趣,不論是韋伯(Max Weber)的科層制、摩爾(Barrington Moore)的獨裁與民主、史考奇波(Theda Skocpol)的革命、華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的支配中心與邊陲的世界體系或是堤利(Charles Tilly)的集體抵抗。我所受的學術訓練,從事的教學,長期探討西歐與美國政治史的階級起源。然而,當我思索突尼西亞和馬格里布政治史的發展,原先使用在階級主導以及資本主義社會的分析模式,似乎不大適用。雖然馬格里布已經發展出階級,但部落的親屬團體,似乎還是馬格里布地區國家權力形構的過程與政治結果出現差異的主要變數。我逐漸相信就算資本主義的經濟配置已然成形,以親屬關係為基礎的社會形構仍然在馬格里布的歷史上留下長遠的印記。國家與部落之間的關係還有親屬關係都是社會組織的重要原則,因此也必然是分析馬格里布的國家權力形構、家庭法與女性權利等國家政策的核心。
編/譯者:李宗義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3*17
頁數:312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穆西娜.夏哈
追蹤
- 譯者:李宗義
- 出版社:五南
出版社追蹤
- 出版日:2017/5/25
- ISBN:9789860524499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國家與女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後殖民時期的建構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